<nav id="efrwd"></nav>

  • <wbr id="efrwd"></wbr>

      導航欄 ×
      你的位置: 作文網 > 優秀作文 > 導航

      風雪載途成語造句

      發表時間:2025-05-04

      風雪載途成語造句(精選十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借植物抒情的作文5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風雪載途成語造句 篇1

      【作品介紹】

      《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寫于貞觀十一年,勸諫唐太宗的上疏。魏微一生上疏直諫二百余篇,常使李世民情面上難以忍受,有時甚至怒不可遏,但魏徵仍然從容盡言,而李世民事后也常常承認自己的過錯。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微去世,李世民親自為他撰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睂⑽横绫茸鳌叭绥R”。

      【原文】

      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遠者[2],必浚其泉源[3];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6],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9]。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10],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11]。竭誠則吳越[12]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13]。雖董之以嚴刑[14],震之以威怒[15],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16],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17];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18];樂盤游[19],則思三驅以為度[20];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21];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22];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宏茲九德[23]。簡能而任之[24],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26]

      ——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舊唐書·魏徵傳》

      【注釋】

      [1]疏:奏議的一種。奏議是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總稱,包括奏、議、疏、表等

      [2]長(cháng):高固:使……穩固。

      [3]遠:使……流得遠。浚:疏通,深挖。

      [4]當: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據天地間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庇蛑校斓亻g。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夠。蓋: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

      [10]蓋: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別人。物: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吳越:吳國和越國。

      [13]行路:路人。

      [14]董:督責,監督。

      [15]振:同“震”,威嚇。

      [16]作:興作,建筑。指興建宮室之類。

      [17]謙沖:謙虛。自牧:自我修養。

      [18]下:居于……之下。

      [19]盤游:打獵游樂。

      [20]三驅:《易經》:“王以三驅?!敝羔鳙C有度,不過分捕殺。三驅,網三面,留一面。

      [21]敬:慎。

      [22]黜:排斥。

      [23]宏:使……光大。茲:此。九德: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21]簡:選拔。

      [25]信者:誠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譯文】

      我聽說,要讓樹木生長,就一定要使它的根本穩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使國家安定,就一定要積聚自己的道德仁義。水源不深卻希望水流得長遠,根不牢固卻要求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主持國家的重大責任,在天地間占有重大的地位,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永無止境的美善。不考慮在安逸的環境中想到危難,戒除奢侈而厲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就像砍斷樹根卻要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泉源卻希望流水長遠一樣?。?/p>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開始做得好的確實很多,但是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難嗎?大概是他們在憂患深重的時候,必然竭盡誠意對待下屬,一旦得志,便放縱情欲,傲視他人。竭盡誠意,那么即使像吳、越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為一個整體;傲視他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得像過路人一樣。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恫嚇人們,結果只能使人們圖求茍且以免于刑罰,卻不會懷念國君的恩德,表面上態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像水一樣,可以載船,也可以翻船,這是應該特別謹慎的。

      身為君臣,果真能夠做到: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并且加強自我修養;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歡打獵游樂,就應該想到國君一年只可打獵三次的禮度;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謹慎有始有終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怒而濫施刑罰。完全做到上述十個方面,擴大九德的修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選擇品德高尚的人而跟從他們,那么,聰明的人就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氣力,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實的人就會奉獻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都得到任用,君臣之間相安無事,可以盡情的享受游玩的樂趣,可以養生長壽,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又何必耗費精神苦苦思索,代行百官的職務,驅使聰明的臣子,就可以達到道家提倡的無為而治了。

      【解析】

      《諫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諫議大夫魏徵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這篇文章中,魏徵緊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這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安邦治國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論述,其主題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聚德義,具體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十個建議。魏徵敢于直諫,在貞觀年間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強調“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唐太宗開創的千古稱頌的“貞觀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闡明的是為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

      “太宗懷鷂”,見于唐人劉悚的《隋唐嘉話》,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的故事。唐太宗喜歡玩鳥,有一天,他得到一只形態俊異毛色漂亮的鷂鳥,十分寵愛,便放在手掌中賞玩不已。這時魏征從遠處走來,太宗急忙把鷂藏在懷里;魏征發覺了,就近前來向太宗稟告事情,他乘便向太宗講述古代帝王由于貪圖安逸享樂、沉醉聲色犬馬而最終喪國滅身的事,勸諫“明君”當以此為戒。魏征滔滔不絕地講著不想停下來,那鷂鳥在太宗懷里快被憋死了,太宗感到可惜;但他一向敬重魏征,不想打斷他的話。魏征便沒完沒了地講下去,直到那鷂鳥死在了太宗的懷里。

      作為一國之君的唐太宗,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也有自己既敬重又畏懼的人,那就是著名的“諫官”魏征。長期擔任“諫議大夫”的魏征,是輔佐太宗實現貞觀之治的主要謀臣,先后上諫二百余項,他常常勸諫太宗以亡隋為鑒,居安思危,行圣賢之治。魏征以忠耿直諫著稱,太宗以善納忠言名世,君臣默契配合,傳為千古佳話。歷史上唐太宗就曾將魏征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作為座右銘,并留下“三鏡自照”的形象比喻:“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币灾廖赫鞅人缡?,他便哀嘆“朕痛失一鏡也”!

      皇帝也是人,玩鳥本身并無大錯。然而太宗玩鳥時卻怕被魏征看見,他藏鳥于懷的舉動,猶如頑童之懼怕嚴師,小孩之躲避父母。他寧可將寵鳥捂死也不肯讓魏征知道,這一細節更是將他的敬畏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而“佯裝不知”的魏征卻喋喋不休地講下去,有意讓鷂鳥憋死懷中而達到勸諫之目的,這一充滿智慧的細節也使故事增添了趣味,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簡析】

      諫太宗十思疏》的精神,主要是規勸唐太宗在“貞觀之治”取得成就以后,仍要牢記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善始”“克終”,以“積其德義”,使國家得到長治久安。

      《舊唐書》曾贊揚魏徵的奏疏“可為萬代王者法”。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視,說它“言窮切至”,使自己“披覽亡倦,每達宵分”。他還曾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訓戒太子。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經常諷讀這篇奏疏,用來規戒自己??梢娝诜饨〞r代的重要意義。即使到了今天,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也仍有值得借鑒的現實意義。

      這篇奏疏,在寫作上有其特色,它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文章根據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績以后,逐漸驕傲自滿,生活日趨奢靡的情況,指出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不能“竭誠以待下”,必然使“骨肉為行路”,至親疏遠,君臣解體,離心離德,難于保守天下。奏疏不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危害的道理講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對癥下藥,提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確具體,又實用而不空泛,針對性很強。

      奏疏從頭至尾,多用駢偶,或相對為文,或排比論述,辭工文暢,音律和諧,鏗鏘成韻,讀來如覺連珠滾動。氣勢雄健有力。

      【創作背景】

      這篇奏疏寫于貞觀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作者魏征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敢于犯顏直諫的政治家。

      唐太宗登基后,開始一段是較有作為的,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因為他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他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保ā顿Y治通鑒》卷一〇九二)。他做到了節私欲,明賞罰,聽取下級的勸諫,被人們譽為“從諫如流”的君主。

      可是,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比較大的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起來,加上對外戰爭年年勝利,邊防日益鞏固,國威遠揚,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他漸漸驕奢起來,忘記了“以民為本”,特別是漸漸忘記了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對人民作威作福起來了。就從貞觀十一年這一年來看,他先下令修了飛仙宮,后來又詔令修建老君廟、宣尼廟;二月巡游洛陽宮,六月巡游明德宮,十月獵于洛陽苑,十一月又巡游懷州,狩于濟源。老百姓為了服徭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的大臣向他進諫,如監察御史馬周就曾在上疏中指出:“今所營為者,頗多不急之務”,百姓因“供官徭役,道路相繼”,“春夏秋冬,略無息時”而“咸有怨言”(《貞觀政要》卷十)。他卻說:“百姓無事則易驕,勞役則易使?!保ā缎绿茣の赫鱾鳌罚?。他不再像過去那樣高興地接受下級的意見了。

      如貞觀十一年,唐太宗巡游洛陽宮,泛舟積翠池,看到隋煬帝揮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臺樓閣,便大發議論說:“(煬帝)將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國滅”,看起來他似乎應該以隋為鑒了,但最后他卻洋洋得意地說:“今其宮苑盡為我有?!保ā敦懹^政要》卷十),并且照樣地“行幸不息”起來。又如要選拔人才,唐太宗說了千百遍,可是沒有象樣的行動。魏征曾上疏說:“國家思欲進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載矣,徒聞其語,不見其人,何哉?蓋言之是也,行之非也?!保ā敦懹^政要》卷七)。就在唐太宗越來越忘乎所以,別的大臣都噤若寒蟬的情況下,魏征卻在貞觀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這五個月中,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2年第2期《一篇真實得體的奏疏》)

      這篇奏章上奏后得到唐太宗的大為贊賞,親寫詔書嘉許魏征,并把此疏放置案頭,以資警惕。由于魏征的積極諫言,深的唐太宗的欣賞,在魏征死后,感言到:“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作者介紹】

      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下曲陽(今屬河北省晉州市)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敗后,魏徵隨其入關降唐,但久不見用。次年,魏徵自請安撫河北,詔準后,乘驛馳至黎陽(今河南浚縣),勸崳李密的黎陽守將徐世績歸降唐朝。不久,竇建德攻占黎陽,魏徵被俘。竇建德失敗后,魏徵又回到長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魏徵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沖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制人,及早動手。

      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并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問道:「何謂明君、闇君?」魏征回答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后,自己還被蒙在鼓里;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固趯@番話深表贊同。

      貞觀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書左丞。這時,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親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此事。結果,查無證據,純屬誣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轉告魏征說:「今后要遠避嫌疑,不要再惹出這樣的麻煩?!刮赫鳟敿疵孀嗾f:「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助,義同一體。如果不講秉公辦事,只講遠避嫌疑,那么國家興亡,或未可知。」并請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魏征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并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固邳c頭稱是。

      貞觀二年(628),魏征被授秘書監,并參掌朝政。不久,長孫皇后聽說一位姓鄭的官員有一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女兒,才貌出眾,京城之內,絕無僅有。便告訴了太宗,請求將其納入宮中,備為嬪妃。太宗便下詔將這一女子聘為妃子。魏征聽說這位女子已經許配陸家,便立即入宮進諫:「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居住在宮室臺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著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無饑寒之患;嬪妃滿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歡。現在鄭民之女,早已許配陸家,陛下未加詳細查問,便將她納入宮中,如果傳聞出去,難道是為民父母的道理嗎?」太宗聽后大驚,當即深表內疚,并決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齡等人卻認為鄭氏許人之事,子虛烏有,堅持詔令有效。陸家也派人遞上表章,聲明以前雖有資財往來,并無訂親之事。這時、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來魏征詢問。魏征直截了當地說:「陸家其所以否認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緣故十分清楚。不足為怪?!固谶@才恍然大悟,便堅決地收回了詔令。

      由于魏征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后來,魏征問及此事,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惯€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子悶死在懷中。更多文言文學習文章敬請關注“詩詞網文言文閱讀”的古文觀止欄目。

      貞觀六年,群臣都請求太宗去泰山封禪。藉以炫耀功德和國家富強,只有魏征表示反對。唐太宗覺得奇怪,便向魏征問道:「你不主張進行封禪,是不是認為我的功勞不高、德行不尊、中國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豐、祥瑞末至嗎?」魏征回答說:「陛下雖有以上六德,但自從隋末天下大亂以來,直到現在,戶口并未恢復,倉庫尚為空虛,而車駕東巡,千騎萬乘,耗費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況且陛下封禪,必然萬國咸集,遠夷君長也要扈從。而如今中原一帶,人煙稀少,灌木叢生,萬國使者和遠夷君長看到中國如此虛弱,豈不產生輕視之心?如果賞賜不周,就不會滿足這些遠人的欲望;免除賦役,也遠遠不能報償百姓的破費。如此僅圖虛名而受實害的事,陛下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數州暴發了洪水,封禪之事從此停止。

      貞觀七年(633),魏征代王珪為侍中。同年底,中牟縣丞皇甫德參向太宗上書說:「修建洛陽宮,勞弊百姓;收取地租,數量太多;婦女喜梳高髻,宮中所化?!固诮訒笈?,對宰相們說:「德參想讓國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無發,才符合他的心意?!瓜胫位矢Φ聟⒄u謗之罪。魏征諫道:「自古上書不偏激,不能觸動人主之心。所謂狂夫之言,圣人擇善而從。請陛下想想這個道理?!棺詈筮€強調說:「陛下最近不愛聽直言,雖勉強包涵,已不像從前那樣豁達自然?!固铺谟X得魏征說得入情入理,便轉怒為喜,不但沒有對皇甫德參治罪,還把他提升為監察御史。

      貞觀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編寫的《隋書》、《周書》、《梁書》、《陳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歷時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書》的序論、《梁書》、《陳書》和《齊書》的總論都是魏征所撰,時稱良史。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請求解除侍中之職。唐太宗雖將其任為特進這一散職,但仍讓其主管門下省事務,其俸祿、賞賜等一切待遇都與侍中完全相同。

      貞觀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他還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見可欲則思知足,將興繕則思知止,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遇逸樂則思撙節,在宴安則思后患,防擁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

      貞觀十六年(642),魏征染病臥床,唐太宗所遣探視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節儉,家無正寢,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為魏征營構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p>

      風雪載途成語造句 篇2

      你喜歡花,因為花的嬌艷?你喜歡柳樹,因為柳樹的婀娜?我喜歡花,細化柳樹,但似乎更喜歡竹子。

      竹子既沒有花兒嬌艷,也沒有柳樹婀娜,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它渾身流動著生命的綠色,一年四季總是給予人一種賞心悅目的綠意,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它身姿細長而又英挺,高貴而又典雅,在微風輕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而又柔美,又像一個綠色的精靈在搖頭晃腦。

      我喜歡竹子,不僅因為它全身都是寶,更因為它具有從不索取,只會無私奉獻的品質,它為了人類默默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嫩嫩的竹筍用來制作各種美味佳肴、翠綠的竹葉即是大熊貓的美味食物又是人們用來做扇子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條,用來編織成了各種各樣堅固耐用的竹器、精美別致的工藝品……

      我喜歡竹子,因為它無論遇到狂風還是暴雨,寒冬還是酷暑,也無論它生長在平地還是山間……那飽經風霜而又瘦弱的身軀依然是本色不改,臨風傲雪,寧折不彎、不屈不撓,鄭板橋詩人曾用詩句稱贊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就是形容竹子像巖石般堅強。

      我為竹子無私奉獻的品質所感動,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樣為祖國奉獻的許許多多的建設者,他們為祖國、為人民辛勤地勞動著,無私地奉獻著。他們就如竹子,有著寧屈不折的精神。

      竹子,簡單樸實中藏匿著無私的品質與不屈。我多么希望,在生活中能如竹子般屹立。

      風雪載途成語造句 篇3

      世上無奇不有,有人喜歡那嬌艷的鮮花,有人喜歡頑強的小草。而我,卻喜歡那普普通通的小草,因為在我心中它是平凡而偉大的。每當放學后,經過老師的窗前總會看到老師們仍然在那些電燈的陪伴下認真地批改作業、備課,甚至為了使我們可以理解得更透徹,學得更扎實,老師不惜花費很長時間去做很多的模型。作業本上的每一個對勾以及每一個紅叉都凝聚著老師的汗水。當我們有不懂的難題時,老師總會耐心地為我們講解,“師恩重如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同學們,不要等到事業有成,就在今天,就在師生相處的.日日夜夜,我們就要把誠摯的謝意和美好的祝福獻給恩師,使我們的恩師時時感受到莘莘學子的愛的熱流!

      如果說無私奉獻的蠟燭可以被我們贊揚的話,那么像蠟燭一樣的園丁——老師,不該值得贊揚嗎?老師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祖國的花朵。老師每天都起早貪黑,在學??偸恰俺浴敝酃P灰,直到自己交教的學生考上了好的學校的時候,老師才松了一口氣。接著,有教另一批祖國的花朵,看著自己的學生走向成功的時候,老師退休了,只靠一點微薄的退休工資生活著。這時,人們早已把他/她忘記了,可是他們無怨無悔。“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泣淚始干。”這難道不是老師的寫照嗎?老師真是偉大啊!他們嘔心瀝血,他們甘為人梯,他們清貧一生為的是什么?為的是給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高素質的優秀人才,老師們是一枝不起眼的蠟燭,在關鍵時刻默默奉獻的蠟燭,他們犧牲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然而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的棟梁之材

      風雪載途成語造句 篇4

      草,雖然平凡、渺小,但卻有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雖然不美麗,但卻具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這一切都是對生命的渴望而得來的力量!草,不管閃電雷擊,不管狂風驟雨,不管嚴寒酷暑,它都毫不畏懼。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于是它又頑強地站了起來!

      我漫步在小路上,看路旁那一棵棵嫩綠蔥郁的小草,陷入了沉思……也許,有很多人都把小草當成是弱小、無能的象征,認為它們那矮小的身軀經不起一點兒風雨。但,我卻不這么認為,因為在我眼里的小草,是那樣的頑強,那樣的富有生機,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和精神

      一到春天,小草們就睜開朦朧的雙眼,爭先恐后地破土而出,與人們一同分享春姑娘所帶來的喜悅與溫暖。它們散滿大地,為這塊撫養它們的“母土”鋪上了綠地毯……這千千萬萬的小草組合起來,才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偉大。

      當然,小草的可敬之處不單單是在這里,它們身上還閃耀一個亮點——頑強不屈的精神。小草雖然沒有參天大樹那樣的高大挺拔,也沒有花朵那樣的鮮紅美麗,但是,它們的精神足以蓋過這一切,足以讓人們重新去認識并驚嘆它們。

      暴風雨里,高大挺拔的大樹被連根拔起,五顏六色的花朵已花殘葉敗,而小草呢,卻以一種比物質的力量更加有力的力量贏得了勝利……

      jizzxxxx中国